稳外贸,重中之重是转变外贸发展优势
 日期:2023-03-21   浏览:2168   来源:南京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官方网站  返回列表

一般来说,传统出口产业主要包括以服装、纺织制品、家具、鞋靴、塑料制品、箱包、玩具等七大类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尽管近年来各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中国货物出口中占比有所下降,但去年仍占17.9%的比重。此外,中国另一大传统优势出口产业——机电产品占中国货物出口的“半壁江山”,这当中又涵盖了不同层次的多元化产品。多年来,中国外贸不断形成新增长点,与此同时,传统优势产业也在不断提质升级,仍然是中国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的基础所在。

说“基础”二字,有其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外贸就是从代工贴牌、进行“三来一补”起步的,依靠的是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所谓“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与“补偿贸易”,是由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来样等,由中方提供工地、厂房、劳动力,按照外商要求组织生产、加工装配,全部产品外销,中方收取加工费的一种贸易方式。在早期阶段,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充分利用了中国在资源禀赋上的优势,“七大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格局也由此形成。可以说,中国从全球供应链低端起步,一路奋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最大的市场。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传统出口产业早已今非昔比,从服饰、鞋类、箱包到手机、家电,其中的设计、品质、技术、品牌等要素有了大的飞跃,中国制造“含金量”大大不同。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开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当然,转变不是一夜之间,而是靠日积月累而成。为什么转型?一方面,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企业面临来自东南亚等地厂商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成熟的中国企业认识到,老是按过去的模式发展,企业受制于人,且只能赚取微薄利润,唯有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是生存发展之道。大量中国外贸企业用过去10年、20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成绩固然有,但挑战依然在。当前,外贸发展的国际环境相当严峻,传统出口大类产业该如何进一步巩固、提高?

重中之重是转变外贸发展优势——从过去以价格取胜,到以质量、技术、服务、品牌、标准取胜。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价格是分母、性能是分子,当务之急,是不断做大分子,提高产品竞争力。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多的研发和技术投入、更国际化的视野、更积极主动地研究与开拓市场、更加完善的售后与服务……

说到传统出口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外迁是舆论场上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个别企业转移部分生产线,这并不违背国际产业分工的规律。过去几十年,国际产业就曾呈现出“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大陆”的流向趋势,如今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国际分工继续演变,个别企业迁移很寻常,但并不代表主流。

另一方面,更多企业不愿意离开中国,而且进一步投资中国、深耕中国。根据中国美国商会近日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74%的会员企业表示,他们没有将其供应链转移出中国的计划,并强调了坚守深耕中国市场的承诺。原因很简单,这就是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中国优势不可替代。有数据显示,中国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达数十万家,在全球优势明显。个别企业将部分供应链转移出去,但许多关键零部件仍需来自中国。

今天,我们的传统出口产业仍要有信心、有胆略,把优势做大做强。中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国情决定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短期之内不会丢,也不能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稳外贸就是稳就业、稳消费。但发展传统绝不等于因循守旧,唯有提质升级、开拓市场,路才会越走越宽。

(白明,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记者李婕采访整理)

原标题:提质升级,保持中国外贸传统出口优势(开放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3月21日 第 06 版)

来源:海外网


<上一篇:人间好时节丨春分燕归来下一篇:我国将建国家储备林3600万亩以上>
0.057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