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年产1亿对!灯笼产业点亮村庄好日子
 日期:2023-01-31   浏览:1989   来源:南京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官方网站  返回列表

屯头宫灯博物馆中展览的花灯。人民网 周博摄

“劈、刮、打眼、穿丝,竹子做骨架,做出来的红纱灯布薄如纱、透亮通红。现在改进了工艺,主架用钢丝,更加耐用。”制作灯笼30余年的屯头村村民张会娟,一边把灯笼在手上飞快翻转,一边介绍着制作工艺。

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屯头村,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火红的灯笼,年味浓厚。

张会娟向记者谈起,屯头村的“年味”,每年从10月份就开始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络绎不绝,每家院里院外都是赶制的红灯笼,一片红红火火,来拉货的车辆经常在村口排起长队。

这里生产的“藁城宫灯”,起源于东汉,由古人用的纱罩灯衍变而来,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小小的灯笼已经成为屯头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村民在屯头宫灯博物馆向游客讲解灯笼制作过程。人民网周博摄

屯头村党支部书记白理伟介绍,村里共有灯笼厂1100多家,近年来宫灯产业不断发展,年产销量超过1亿对,是名副其实的“灯笼村”。目前已形成了以屯头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十几个村的宫灯产业基地,从业人员7万余人。

传统的宫灯都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需要近60道工序。如今,屯头村的宫灯产业有了更加精细的分工,有的村民专门制作宫灯骨架,有的村民专门承揽组装,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促进了制作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来到屯头村,一定要来看看屯头宫灯博物馆”,村民们热情地向记者推荐。这个小小的博物馆设在村委会旁边,里面陈列着200多种不同品种的宫灯。游客可以亲手制作宫灯,感受宫灯文化。

记者在博物馆遇到从市区驱车来看宫灯的李继红,她说:“之前知道这村里有个宫灯博物馆,一直想带孩子们来看一看。今天在这里看花灯,体验传统的民俗文化,很有意义。”

“过去主要就一两个品种,现在结合新工艺,有纸雕灯、转灯等,有适合挂在屋内的彩灯,也有适合户外的大型花灯。”白理伟说。

村民白军平撑起超大灯笼。人民网记者 申亚欣摄

在69岁的宫灯制作手艺人白军平家中,一盏直径6米的超大宫灯已经制作完成,正准备发货。白军平撑起一盏直径2.5米的红色灯笼,仔细调试。他笑呵呵地说:“现在大家都会做普通的红灯笼,我就得不断研究,做一些别人做不来的,才能卖上好价钱。”

“家里闺女网上接订单,我负责制作。这些灯笼都是年前预定好的,元宵节灯展上,大红的灯笼不可少。”白军平带着记者爬上二层阁楼,一盏盏制好的灯笼绽放着“丰收”的喜悦。

张会娟的儿子几年前也开始在网上卖宫灯,“去年家里有将近一半的宫灯是从网上卖出去的,全国各地都有来买的,还有国外的订单。”春节假期刚一过,张会娟就和家人商量着今年如何创新一下宫灯的样式,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从线下到线上,屯头村的灯笼搭上互联网电商发展的快车,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也让“藁城宫灯”被更多人熟知,从小村庄走向五湖四海,成为新晋“网红”。

火红的灯笼照亮火红的日子,“红”起来的屯头村,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申亚欣、周博)

来源:人民网


<上一篇:出台“四张清单”黑龙江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下一篇:太行深山区“冷资源”带动“热经济”>
0.065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