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中国证券报》27日刊发文章《“GDP万亿元城市”稳增长路径明晰》。文章称,近日,随着西安、成都等城市相继召开2023年两会,24个“GDP万亿元城市”全部召开了两会,明确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证券报记者2月26日梳理发现,作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顶梁柱,“GDP万亿元城市”聚焦促消费、抓项目、发展数字经济三大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提振发展信心,稳定经济增长。
多向发力促消费
在这些城市中,不少城市将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济南、重庆、南京、无锡等地表示,要加快培育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武汉明确,鼓励发展银发经济、亲子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合肥提出,创新数字化、品质化消费场景,发展新零售、电商直播等新业态。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记者梳理发现,在24个“GDP万亿元城市”中,一些城市把汽车和住房等大宗消费作为促消费关键抓手。郑州提出,落实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放宽二手车迁入限制等政策,用好省市汽车消费券,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杭州强调,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绿色家电、住房等消费。
“当前,汽车和住房是消费的主要领域,也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两大行业。”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应该推动消费新业态的发展,为之创造更好环境。
在政策合力作用下,消费和经济运行近期出现加快恢复迹象。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预计,今年消费会实现两位数增长。“如果按两位数增长趋势测算,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提升至50万亿元。”他表示。
重点抓项目投资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具有托底作用,不少城市把项目投资作为重点来抓。
其中,上海安排市重大工程正式项目191项,涉及总投资约1.7万亿元,全年计划完成投资超过2150亿元,比2022年计划数增长7.5%。泉州安排市重点项目884个,总投资12951亿元,年度投资2167亿元,同比增加17.48%。武汉列出1154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清单,总投资达4.5万亿元,年度投资4600亿元以上。
“多地发布重大项目投资清单而且投资额巨大,说明地方政府把重大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通过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冲刺投资“开门红”,为推动全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形成坚实支撑。
在项目投资中,产业项目占比最大,是绝对的“主角”。不少城市聚焦本地优势产业,纷纷招商引资、上马重大产业项目强链补链延链。例如,成都重大产业领域项目共531个,占比近六成。青岛将“新项目”持续扩量作为要打好的“四场硬仗”之一,363个重点建设类项目中24条产业链项目共297个,占81.82%。
专家表示,产业项目是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重要牵引力。由于传统制造业在产业链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上马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可强链补链。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锚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一些“GDP万亿元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
北京提出,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左右。杭州要求,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全面落实“1248”计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5%。上海明确,未来五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立足当下,数字经济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包括新产业、新投资、新消费和新动能。着眼长远,加快数字技术进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生产要素投入,将加速供给侧和需求侧高效匹配,推动市场繁荣和经济长期增长。
赛迪顾问去年年末发布的“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显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连续多年稳居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的位置,综合经济实力与数字经济领跑全国。各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强相关关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预测显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我国数字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将提升至约3.5。
“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调结构提供新引擎。”温州大学副校长潘玉驹表示,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在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服务精准化和制造过程数字化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新华社